汽车销售潜规则多,监管者消费者都该长点心

 近日,湖南广播电台《为民热线》曝光了湖南申湘汽车天衡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涉嫌强制搭售保险、收取消费者1万元贷款服务费一事。节目播出后,不少听众纷纷打进热线反映自己在汽车4S店买车的过程中,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。记者对长沙的一些汽车4S店展开了暗访调查,了解到更多的汽车行业销售潜规则。

  所谓“潜规则”,指的是某一行业和领域中存在的法外、契约之外的规则,虽说台面上看不见,但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比看得见的制度规则更有效力。表面看,潜规则流行的原因是制度规则不彰,但制度规则因何败给潜规则,这才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。

  汽车销售行业领域中的各种潜规则,比如“店内保险”、加价销售等,早就不是秘密,除了一些购买小品牌、不畅销车型的消费者能幸免,估计大多数买车人都要经历过种种“流程”才能提走汽车。那么,问题来了:既是公开的“行规”,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及时进行了处理?

  记者将暗访情况反映给了长沙市商务行政执法支队后,该支队称,根据流程正在安排相关部门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开展调查。长沙市商务局方面表示,汽车4S店强制搭售保险,代办上牌一直是商务部门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,只要有举报,我们都可以处理。

  监管部门的态度还算坚决,但“一直是打击重点”的违法行为打而不绝,却是个问题。“一直打击”的效果如何,从“不少听众纷纷打进热线反映自己在汽车4S店买车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同样问题”的情形中,不难看出端倪。“只要有举报都可以处理”的态度值得肯定,但监管上有待提升的空间恐怕不小。政府部门不同于法院,不应过于强调“告诉才理”的执法原则。特别是在潜规则长期公开大行其道的情况下,更应多一些主动作为。

  而说到举报,就不能不提及一些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的问题。如果很多消费者买车遭遇潜规则后都能认真向商务、市监等部门举报,“消费者维权”VS“4S店侵权”,应该出现“N >1”效应。问题是,这方面较真的消费者并不多。

  汽车维权群,QQ和微信上都不少,但多是因汽车严重质量问题的维权。而对于强售保险、强行代办车牌之类的“小侵权”行为,不少消费者都嫌麻烦、浪费时间。而4S店领域的潜规则如此泛滥和坚挺,是否正因为懒于“维小权”的消费者太多?这个问题,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该反思。

  笔者曾经目睹过一次同事的维权过程:买车后拿到的发票比实际交款少了近两千元,向物价检查所投诉后,4S店立马退回了多收的部分。但跟周围的亲友熟人谈到这件事时发现,竟鲜有人知晓这种操作。

  说到底,如果消费者中少有人较真,监管部门也多是“不告不理”,经销商当然乐得把潜规则做成利润增长点了。因此,在4S店潜规则这个问题上,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得长点心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